什么是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“?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什么是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“?
1

近几年大家在各类资讯上看到很多关于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的企业新闻,那么你知道到底什么是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吗?金切侠今天就来带你了解一下什么是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及其发展过程。

什么是“专精特新”

“专精特新”,即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的简称,符合以上特征的企业被称为专精特新企业。

根据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官网的解释如下:

  • “专”:专业化(主营业务专注专业)。企业专注核心业务,具备专业化生产、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,其产品和服务在产业链某个环节中处于优势地位,为大企业、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优质零部件、元器件、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。
  • “精”:精细化(经营管理精细高效)。企业经营管理精细高效,在经营管理中建立了精细高效的制度、流程和体系,实现了生产精细化、管理精细化、服务精细化,形成核心竞争力,其产品或者服务品质精良。
  • “特”:特色化(产品服务独具特色)。企业针对特定市场或者特定消费群体,利用特色资源、传统技艺、地域文化或采用独特的工艺、技术、配方或特殊原料进行研制生产或者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,具有独特性、独有性、独家生产特点,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。
  • “新”:新颖化(创新能力成果显著)。企业创新能力成效显著,具有持续创新能力,并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,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属于新经济、新产业领域或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创意、新模式等方面创新成果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应用前景广阔,具备较高技术含量或附加值,经济社会效益显著,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。

“专精特新”名称来源

该称呼源于原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司长卫东于2000年3月发表的一篇题为《中小企业有四条可行之路:专精特新》的文章。

工信部于2011年9月份发布的《“十二五”中小企业成长规划》中首次提出将“专精特新”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、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。

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则首见于2016年七部门发布的《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》,其中提出“培育百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
2018年以来,随着中美贸易竞争加剧,我们在部分技术和领域被“卡脖子”的现象愈发凸显,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,战略意义重大。当年工信部下发《关于开展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》,其中提出要在各省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培养一批“小巨人”企业,被推荐的企业主导产品应符合《工业“四基”发展目录》所列重点领域,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、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;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,属于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有关产品;或属于国家和省份重点鼓励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,后续将逐步扩大行业领域范围。2021年7月,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将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提出“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加强基础研究,推动应用研究,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,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,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”

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

  • 2019年6月,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。
  • 2020年11月13日,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公示。
  • 2021年7月19日,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披露。

截止到2021年公布第三批次名单,全国目前共有4762家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。

2021年6月,六部委印发《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分类制定完善遴选标准,选树“小巨人”企业、单项冠军企业、领航企业标杆。据工信部规划,到2025年,我们要力争培育10万家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1万家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,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。这一文件明确了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-小巨人企业-单项冠军企业-领航企业”这一梯度结构。

国家、省、市三级梯次培育

  一般而言,普通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,要经过省、市两级的培育:即先认定市级专精特新,经过1-2年发展再认定省级专精特新,3-5年后认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。

  不同的省、市根据各自产业发展规划,认定专精特新的条件会有些许区别,但考察的指标主要离不开几个方面:主营业务、科技创新、财务状态、行业市占率、企业品牌和管理等。

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发展,工信部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、产业领航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。

从地域分布来看,第三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在东、中、西部分别有1773家、746家、411家,占比分别为61%、25%、14%,与全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。

从细分行业分布看,第三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呈现出“6789”的特点:超六成属于工业“四基”(指工业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、核心基础零部件(元器件)、先进基础工艺、产业技术基础)领域,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,超八成居本省份细分市场首位,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。

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“小巨人”企业具有3类“专家”特征。 一是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行业“专家”,“小巨人”企业以高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,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,有1/5的“小巨人”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%。二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配套“专家”,在中国的上天、入海、探月、高铁等大国工程中,都能找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产品,大多数企业都在为龙头骨干企业配套。三是“小巨人”企业应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模式,是不断迭代产品和服务的创新“专家”。

评价标准

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首见于2016年七部门发布的《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》,其中提出“培育百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《指南》提出培育百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通过基础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,形成100家左右核心基础零部件(元器件)、关键基础材料、先进基础工艺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该类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:(1)掌握本领域的核心技术,拥有不少于10项发明专利;(2)具有先进的企业技术中心和优秀的创新团队;(3)主导产品性能和质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;(4)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0%左右,居于全国前两位;(5)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亿元。”

2016年七部门发布的《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》,其中提出“培育百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《指南》提出培育百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通过基础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,形成100家左右核心基础零部件(元器件)、关键基础材料、先进基础工艺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该类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:(1)掌握本领域的核心技术,拥有不少于10项发明专利;(2)具有先进的企业技术中心和优秀的创新团队;(3)主导产品性能和质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;(4)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0%左右,居于全国前两位;(5)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亿元。”

2018年工信部下发《关于开展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》,比如要求“上年度企业营业收入在1亿元至4亿元之间”、“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或全省前3位”、“至少获得5项与主要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”。

2021年4月,在开展第三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培育工作通知时,工信部进一步细化、调整标准,在一些项目上的条件进一步降低,比如要求截至上年末的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%以上——2018年该项标准为10%;专利方面则要求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(含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,下同)2项或实用新型专利、外观设计专利、软件著作权5项及以上。在一些财务指标上进行了分类细化,包括“上年度营业收入在1亿元及以上,且近2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%”、“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(含)—1亿元(不含),且近2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6%”等三类。

注:配图来自: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sikepro/20210903/ee73b1050a6f4185beb03720c53e969d/c.html

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!
上一篇

山高刀具:成组技术在工业4.0时代实现卓越运营

下一篇

AUTODESK收购美国初创公司Prodsmart

你也可能喜欢

1 条评论

发表评论

插入图片
返回顶部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